1、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示意图(北半球为例),依图示信息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
[? ]
A.30 °
B.25°
C.20°
D.15°
2.图示情况下60°N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每小时:
[? ]
A.835千米/小时
B.1447千米/小时
C.1670千米/小时
D.0千米/小时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7分)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自转方向为?时针。
NA的经度为?;NB的地方时为?时;
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日?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_______日?时。
参考答案:(1)逆(1分)
(2)60°E? 8 (2分)
(3)22日4时?21日20时(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日期中,南阳白昼最长的是? (? )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纬度,则北半球达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6题。

图中数字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13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图13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前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
(3)图13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4中的_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___(方向)移动。
(4)太阳直射点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_______。
(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___。
参考答案:(1)图略(1分)
(2)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夜平分。
(3)④,北。
(4)极昼,扩大。
(5)晚,长。
本题解析:(1)阳光始终垂直于晨昏线。(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④位置。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运动。(4)图示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于直射点向北移,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故日出越来越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故正午人影不断变长。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测试。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基本规律,进而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并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进而分析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等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