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某水库是福建省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该水库集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1)指出2008~2010年该水库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改善库区水质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趋于恶化。原因: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耕地;污染源增加,污染了水质。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源保护意识;禁止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封山育林,保护森林植被;采取生态护岸、退耕还湖等措施。(任答3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E.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F.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G.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H.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喜马拉雅山南麓位于热带季风西南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沿着河流峡谷进入北部地区,沿着河谷地区降水量比同纬度两侧多。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因为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东非大裂谷为断层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等降水量线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喜马拉雅山南麓等降水量线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2.三大自然区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甲区纬度高,故热量条件最差
B.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C.丙区北部因降水少,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D.乙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E.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F.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
G.都兼跨四类干湿地区
H.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
I.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G.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参考答案:1. B
2. D
3. D
本题解析:1.甲区位于西北内陆,降水条件差;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丙区北部因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乙区气温年较差较小,日较差比较大。
2.三大自然区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
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是
①青海湖畔?②柴达木盆地?③湟水谷地?④黄河谷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黄土塬是一种典型地貌,又称黄土平台,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问题。
1.上面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2.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
A.①
B.②
C.③
D.②③
E.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F.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G.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H.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①为黄土峁;②表示黄土梁;③表示黄土塬。
2.根据治理水土流失的六字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在塬地要平整土地,削减地表径流,建立农林牧生产体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