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4 22:16:16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图所示国家为非洲内陆古国。(18分)
 (1)该国地势特征:(6分) ①平均海拔 ,依据: 。 ②中部 四周 ,依据: 。 (2)该国(甲地)降水特征:(6分) ①年降水量 ,成因: 。 ②降水集中在 季,成因: 。 (3)该国有独特的计时方法:每日24小时从日出算起,以日出至日落间划分日夜,即日出是每日零点,日落是12点 。该计时方法当地老百姓沿用。简析该国采用该计时方法的地理依据。(6分)
参考答案: (1)①高 境内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②高(隆起),低(低陷) 境内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邻国 (2)①丰富(约1500毫米) 原因: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部,地势高且面积宽广,对来自海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进行有效阻截和抬升,形成地形雨,获得丰富的雨水。 ②夏 原因: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北风,且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参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当地接近赤道的纬度位置(和较高的地势),一天中白昼和黑夜基本平分,一年中昼长变化很小。内陆古国,未受西方殖民统治,保留古老的历法。
本题解析: (1)境内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可以判定地势较高。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邻国,判定中部高,四周低。 (2)该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部,地势高,海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 ②夏季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冬季,受东北风影响,且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3)当地接近赤道,白昼和黑夜基本平分,一年中昼长变化很小。内陆古国,未受西方殖民统治,历法得到保留。 考点:地势判读、气候描述、时间。 点评:理解一般高大山峰多,总体海拔也较高,河流放射状,一般中部高,四周低。此题还需要表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 ) 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B.乙地狂风暴雪 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丁地雨过天晴
| 【小题2】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 ) A.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短 B.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 C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位于气旋的南面吹西南风;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丙地位于暖锋锋前,会形成连续性降水;丁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小题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于,气温年较差小,河流径流量量化小,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同纬度大陆东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也以温带落叶落叶林为主。两地区纬度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和区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说明伊基托斯与利马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及原因。(7分) (2)简述地形对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的影响及可采取的措施。(5分)
参考答案: (1)伊基托斯因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总量大。利马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近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年降水总量小。 (2)高山阻隔,增加工程难度,增加建设成本。需要开凿隧洞,或修建提水工程。
本题解析: (1)读图,伊基托斯因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总量大。利马因安第斯山脉阻挡,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近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年降水总量小。 (2)有高山阻隔,增加东水西调工程难度,增加建设成本。需要在安第斯山脉开凿隧洞,或修建提水工程,工程量大。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及原因,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图A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B为区域图中表示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图C为甲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
 (1)分析说明喀布尔和卡拉奇的年降水量的差异。(4分) (2)描述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3)从河水的补给角度解释图10中甲地河流流量两昼夜的变化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喀布尔年降水量大于卡拉奇(2分)。喀布尔地处内陆山区,多地形雨;(1分)卡拉奇虽处沿海,但夏季风不易到达,降水少。(1分) (2)喀布尔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受西风影响带来降水(2分);卡拉奇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降水(2分)。 (3)特点:第一天变化幅度大,第二天变化幅度小(或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1分)。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1分);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2分);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径流昼夜变化小(2分)。(其它答法,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由图B不难看出喀布尔年降水量大于卡拉奇。喀布尔11~次年5月份降水较多,主要是地处西风南支(盛行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卡拉奇虽处沿海,终年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夏季偶尔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稍多)。 (2)由图可知喀布尔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受西风南支(盛行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气流)气流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卡拉奇位于南亚的西北沿海,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 (3)从图中可直接得出该河流两天的流量变化特征:第一天变化幅度大,第二天变化幅度小。由于甲河段在河流的上游山区,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径流昼夜变化小。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8分)
 ⑴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 图,此时为南半球 季。 ⑵图乙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 。 ⑶B表示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⑷C表示南亚的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参考答案: (1)甲 夏季 (2)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东南(或东亚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或南亚夏季)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的)
本题解析: (1)图示亚洲季风示意图,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甲图,此时陆地是高压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2)图乙中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是北半球的夏季。陆地上的低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叫夏威夷高压。 (3)乙图中B风是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的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形成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4)乙图中C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亚洲季风形成。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