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等值线图》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C.甲终年受副高控制,乙终年受西风影响 D.甲地受西风影响时间比乙地长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应位于山谷中,故图示若虚线表示河流,则有两条虚线的位置位于等高线“凸低为高”的山脊处,即有两条画错了,A错误;根据图示河流应位于山谷,地势低,则判断河流两侧的等高线为100米,则H处的等高线为300米,B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且年降水量达1580毫米,故判断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为降水,C正确。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判断,最低月温在0°C以上,15°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
小题2:图示城镇位于河流沿岸,其海拔高度为0—100米,而H地的海拔为300米,故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于300米,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等高线的基本信息:河流位于山谷中,地势最低;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理;并结合区域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 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 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 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②相对湿度?③风速?④气温?⑤空气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参考答案:(1)A D?(2)B C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变化约为-40mm/10a,呈减小趋势;西北地区的蒸发量变化幅度为80mm,是我国蒸发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华北地区蒸发量也呈较少的趋势;由图中数据即可判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都呈较少的趋势。日照时数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地表蒸发量越大;风速越大,也能加快地表的蒸发速度;气温越高,地表蒸发越旺盛。因此①、③、④三项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越大,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地表水越不易蒸发;空气污染程度与地表蒸发强弱无直接联系,因此②、⑤两项与地表蒸发量不呈正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某山脉18℃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A.台湾山脉
B.大分水岭
C.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山脉
D.乌拉尔山
小题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
C.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
D.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解该题关键是先要读懂坐标图,该图方向指示与常见坐标图不同坐标的交点为东北方向,图中山脉的B处为山脉的东北端,A为西南端,多以该山脉应为东北-西南走向在根据等温线在B处的海拔要低于A处,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同一海拔的气温东北端要低于西南,则该山脉位于北半球,根据18℃等温线海拔为1000米,则该地平原上的气温为24℃,符合条件的只有A答案。
小题2:A、B处等温线分布的海拔高度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沿岸暖流、纬度等,所以A正确,B错;A侧同海拔温度较高,主要是受自南向北流的暖流影响,纬度也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3~4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小题2:F、G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A.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
B.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C.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
D.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人口与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