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O分)【向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我同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4分)
(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1)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80年代频次最多(2分);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的频次多(2分)。
(2)植被破坏加剧(2分),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2分),暴雨频次增加(2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有三项信息:总成灾频次、人为诱发频次、降雨诱发频次,在总结变化规律时,要注意这三项信息各自的变化,分别进行描述,使答案全面。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上述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人为诱发和降雨诱发,因此考虑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图中的A、B两图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的投影。

(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图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①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 ?②切除滑坡体下部 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 ④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 ⑤锚固山体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A 图A所示山体比较陡
(2)下雨(可以增加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动面的摩擦系数) 地震(可以导致滑坡体失稳) ?在滑?坡体上进行工程施工 河流切割或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答出两点即可)
(3)A
本题解析: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的投影,即粗虚线区域为滑坡区域。从图中看出,A图虚线最多经过了800—1300 m共6条等高线,高差大于500 m,B图虚线最多经过650~900 m共6条等高线,高差稍高于250 m。由于两图比例尺相同,则两图中虚线经过等高线最多处距离应基本相同,因为二者图上距离相当。水平距离相同,而A图中的高差大于B图,则A山体的坡度大于B山体的坡度。山体越陡,越易出现滑坡,故A图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受此次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
A、水稻
B、甜菜
C、春小麦
D、冬小麦
2、缓解该区域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工业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大力开发地下水
? ④实行跨流域调水 ⑤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⑥迁移人口
[?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冬天在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原因(?)
A.气旋
B.反气旋
C.台风
D.暖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风速大,引起沙尘暴。高压即为反气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11月,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中国,频繁冷空气导致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出现雪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内蒙古地区雪灾多发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
B.地处两山区的风口和山地迎风坡地带
C.冬季水汽含量大的偏西风强劲?
D.强对流天气导致多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