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A.2月28日15点35分 B.2月29日15点35分 C.2月27日15点35分 D.3月1日15点3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10℃等温线在太平洋处向南弯曲,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原因主要有两点:①7月为夏季,海洋吸热慢,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②该海域有千岛寒流经过,有降温作用。
【小题2】M地位于实际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船只自东向西航行5分钟,很有可能还在东12区,因此时间是2月28日15点35分。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某日锋面活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属于_________锋。
(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时整的锋面活动状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
? 将于次日________时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将可能出现等天气现象___________(选择填空)。锋面
? 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若这种锋面活动出现在夏季且移动较快,则
? 在锋面上往往会形成__________天气(选择填空)。
? (A、大风或沙暴 B、气温下降,天气转好 C、狂风暴雨 D、较大的风和雨雪)
参考答案:(1)冷
(2)寒潮
(3)6 ;AD;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再结合图完成以下问题。
1.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2.17时15分,该团离开机场去住宿地,太阳还在西边;而此时的杭州夜幕开始降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3.当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空气中弥漫着弄呢的刺鼻味(有团员说比夏季严重)。产生这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
D.绿草漫漫、牛羊遍地
E.①②③④
F.②③④
G.①③④
H.①③
I.燃煤取暖,SO2排放增加
G.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
降水过程,酸雨频率增大
旅游人口多,污水废气排放量大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1.11月末太原大雪是冷锋造成,所以呼和浩特也位于冷锋后的低温晴朗天气,气温较低、冰雪不化,晴朗天气飞机才可以安全降落。
2.杭州偏于东南方向,在冬季日落更早;内蒙古高原上较晚看到日落。
3.平遥古城冬季以煤炭取暖较为普遍,因气温低等天气现象影响,大量硫氧化物难以扩散,所以空气硫氧化物的刺鼻气味。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右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和东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小题2】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小题3】下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中乙处等压面分布的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冬季,裸地散热速度比林地快,因此甲、丙两地温度低于乙地,甲、丙两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甲、丙分别吹向乙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分别形成西北风和东南风。
【小题2】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城市气流上升后在郊区下沉,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易将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一方面能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另一方面能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小题3】乙出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陷,高空等压面向上凸起。
考点: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小题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
【小题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
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中维度越高初霜日期越早,终霜日期越晚;纬度越低初霜日期越晚,终霜日期越早,故造成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小题2】霜冻天气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无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降低快,容易发生霜冻天气。
【小题3】由于水的热容量比较大,灌水的棉田,在发生霜冻时,可以放出潜热,减少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
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从而减少冻害的发生几率。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气候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霜冻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城市与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