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l)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参考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力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考虑。水位、流量与降水相关;流速大小与地形、地势有关;含沙量与上游植被覆盖率有关;有无结冰期则与最低气温有关。由图3知,该地降水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河流具有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水文特征;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由图1支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特点,知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由图2支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知汛期时河水含沙量大。第(2)题,河流的开发方向主要由河流的水文特点决定。由图知,B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有瀑布,可开发水能或发展旅游业;C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汇集支流多,流量大,流速平稳,适宜发展航运。第(3)题,对比图1和图2,可发现河流上游存在坡地开垦现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明显缩小,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影响较大。第(4)题,水库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效益。选址建水库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条件外,还需考虑断层与地质条件、河流的水文资料以及移民等社会经济资料。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A.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B.广泛分布有黄土
C.分布有砖红壤
D.有肥力较低的红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为酸性的,肥力较低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把洼地挖成塘,塘泥堆成基或台,塘里养鱼,基或台发展种植业。这是地势低平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新模式。该模式最不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种模式适用于地势低平、河流较多的地区。最不适合推广的地区是东北平原,地势低平但河流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国土整治工作中涉及地区最广泛的是()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小浪底工程
C.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D.黄河治理工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北”防护林是跨12个省市区,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区的造林工程。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材料二: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西南地区
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1)影响西南地区冬半年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试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西南地区发生干旱的原因。(10分)
(3)全国八成鲜花来自云南,试分析云南省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彩色农业生产的影响。(4)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昆明)准静止锋(2分)?(2)自然原因:①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 ②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③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 ④地势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缺乏 ⑤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漏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存条件差(6分 )
社会经济原因: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现象严重 ②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4分)
(3)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鲜花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展;鲜花的种植经验丰富和种植科技 发达(写 出4条就得8分)?
(4)有色金属冶炼工业(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