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考查河流凸岸、凹岸的知识,凸岸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凹岸受水流冲击,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为主。所以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B对。搬运、侵蚀在此不是主要作用A、C错。风化不是河流的作用,D错。
【小题2】河流的凸岸水流慢,泥沙沉积,河道较浅,不适宜建码头,②、③错。凹岸水流以侵蚀为主,水流较深,河岸较陡,适宜船只停靠,所以①④适宜建设码头。所以C对。A、B、D错。
考点:河流地貌的发育,港口的选址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问题。
【小题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平原
D.冲积扇
【小题2】图乙所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地貌形态的判读,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故选D。
【小题2】该题考查图乙所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图中景观为风蚀蘑菇,其成因为风力侵蚀作用,故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以上图示,下列有关图中钙化池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断层出露地表—钙化沉淀—悠久的岁月—钙化池
B.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断层出露地表—从人们修建的“鱼鳞坑”流过—边缘钙化
C.富含矿物质的河流—经过梯形岩层—侵蚀、沉积
D.地下水化学溶蚀—地下溶洞—坍塌出露地表
【小题2】结合图B,下列有关该地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壳抬升—断层—风蚀洼地
B.断层—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侵蚀、沉积
C.形成喀斯特地貌—地震形成断层—人们在山坡开垦梯田
D.浅海地区钙等化学物质沉积—地壳抬升、断层—流水的化学溶蚀、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组成物质主要是碳酸钙,石灰岩地区地表水少,但地下水丰富;图示甲、乙间有断层存在,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断层出露地表,水中的氢离子脱离后,水中的碳酸钙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钙化池;不是人为修建的,也不是侵蚀形成的。选A正确。
【小题2】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是在浅海地区钙等化学物质沉积形成的,后经地壳抬升,形成山地,挤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石灰岩经过化学溶蚀,形成两侧的喀斯特山地,使大量的地表水下渗;后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断层出露地表,水中的碳酸钙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钙化池。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钙化池成因及地质构造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上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合在一起,物质组成为岩石,叫作岩石圈。
考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海边沙滩的形成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属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