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5时 B.6时 C.17时 D.23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①、②分别位于赤道和南纬30°,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均为15°/h,①地自转线速度大于②地。
【小题2】③地位于赤道上、135°W,该地日出时的地方时为6:00,此时北京时间为23:00。
考点:地球自转速度、地方时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11月18日13时28分,“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5°N,81°W)成功发射。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8日2时28分
B.19日2时28分
C.17日2时28分
D.19日4时28分
【小题2】与火星相比,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复杂的地表形态和多样的土壤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震和频繁的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此时北京时间=18日13时28分+13,为19日2时28分,B正确。
【小题2】地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因此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正确。
考点:该题地方时的计算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北京时间为10点时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此图表示的时间是     月        日前后,南半球正值       季。
A地再过     小时进入午夜。
(2)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B地相同的纬线是            。这一天泉州直立物体正午影子朝向是           。
(3)此日,C点昼长为为       小时。日出地方时为     点。
(4)E地所在经度为       。
(5)分别写出此时D.F二点的太阳高度。D.          F           。
参考答案:
(1)12月22 日  夏季   10小时
(2)46°52′S   北
(3)20小时    2点
(4)150°E
(5)90°,0°
本题解析:(1)从地球的昼夜分布状况可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处于夏季,图中的EF为昏线,A点距离午夜所在的B点经度相差150°,时区差十个,故需要10小时。
第二题就是计算和赤道到南回归线相等距离的纬线,实际就是南回归线纬度的二倍的南半球的纬线圈。在北半球的物体的正午影子朝向一定是北方。
计算一地的昼夜长短,依据图示最简单的方法是技术C点所在的昼弧与夜弧的比例,看图可知昼夜二者的比例为5:1,所以昼长=24*5/6=20小时,夜长就是4小时,该地的日出为2点,日落为22点。
从题干的信息可知北京时间为10点,图中E点所在经度为正午12点,所以E点经度=120°+15*2=150°E。
(5)此时D点处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故为90°,F点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考点:地球光照图的判读,区时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小题2】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南通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
A.昼逐渐变短
B.昼逐渐变长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小题3】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南通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
D.一直变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开幕式为5月1日,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小题2】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1个月内,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南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直射点离南通越来越近,故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征来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我国日历显示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  )
A.127°E
B.131°E
C.120°E
D.135°E
【小题2】有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并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日历显示,立秋时北京时间为8月7日11:16分,即120°E的地方时为11:16,则太阳直射点(其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131°E。
【小题2】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因此,8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且向南移动。
考点: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环境与环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