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以判别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判断,A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B有煤层,应为沉积岩,由B到C的③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由岩石相互转化可知⑥为变质作用,所以选D项。
【小题2】根据题意,岩石中有化石,应为沉积岩,根据上题分析,属于沉积岩的是B类岩石,因此选B项。
【小题3】观察图,图①为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图②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图③为河流堆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图④为断层,综上应选A项。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分类;地表形态的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谷地
B.盆地
C.背斜
D.向斜
小题2:该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及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A.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B.两边先沉积,中心后沉积
C.上部岩层老,先沉积,下部岩层新,后沉积
D.下部后沉积,上部先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小题1:根据该处的等温线分布:中间温度低,四周温度高,判断地形为山峰;结合图示岩层的分布: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故选D项。
小题2:向斜中间岩层后沉积新,两边岩层先沉积老;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堆积作用
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小题2】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
C.地势低洼,酸雨严重
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干旱地区的岩石受物理风化作用可崩解破碎成尖角石块和砾石,但题目中的岩漠只分布于区域内地势低洼之处,应为从基岩剥离后被外力如风力搬运、堆积所形成。故C正确。
【小题2】岩石风化产物之一为可溶性盐类,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的盐分被流水带到地势低洼处积累,水分蒸发后析出,形成干盐湖。A正确。
考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地理环境的变迁影响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
新疆哈密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指出图中照片所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风化,风力侵蚀。(4分)
(2)河流干涸,土地荒漠化,导致河流下游聚落减少。(6分)
本题解析: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图片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物理风化及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该区域环境变迁主要表现为受水资源减少导致当地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沙漠入侵。受水源减少及生态恶化的影响,区域内聚落向河流中上游位置发展,下游聚落数量减少或废弃。
考点:外力作用、环境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丘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地貌。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洼地,风湿蘑菇,风蚀城堡等。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宇宙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