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请分析之。(4分)
(2)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3分)
(3)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
(2)正确。?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
(3)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 。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看出,候鸟迁移都是沿着陆地南北迁移,说明海陆分布对候鸟迁移影响大;南极洲纬度太高,没有候鸟迁到此地,说明影响候鸟迁移还有食物有关;候鸟一般喜欢食物充足、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
(2)图中鸟的迁徙路线有交叉,说明鸟在迁徙中会有接触,禽流感可以通过鸟的接触、觅食、粪便等传播,所以会蔓延全球。
(3)东南亚的水田是人类破坏雨林改造的,对雨林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最终造成生态失衡,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最终使人类感染病毒。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黑色阴影区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在气候类型上名称叫__________________,在土壤类型上名称
? 叫___________,在自然带上名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貌上,常见的地貌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黑色阴影区从地域分异规律上看,A地区属于_________分异规律,B地区属于_________地带分
? 异规律,C地区属于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
(3)请指出D区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黑色阴影区在农业生产上有利和不利的区位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干旱气候(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气候);荒漠;土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各种风蚀
? 和风积地貌(如戈壁、沙丘等)
(2)地方性;纬度;经度(干湿度)
(3)终年受副高影响;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对东岸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或处于东南信风的背
? 风坡)。
(4)有利:阳光充足、热量较丰富,昼夜温差大。不利:气候干旱,水分不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指平原地区的花已经谢了,但山上的花刚刚开。反映地势差异导致的自然带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坡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南坡,降水多
B.B为南坡,森林分布面积广
C.B为北坡,降水多
D.A为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高
2、图中冰川B坡分布下限低于A坡,主要原因是
①B坡为阴坡,同海拔气温低于A坡
②B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③A坡比B坡距海远,降水少
④A坡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题。
序号
| 一月月均温
| 七月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②
| 4.7
| 29.3
| 17.2
|
③
| 13.3
| 28.4
| 21.8
|
④
| -2.9
| 26.6
| 12.7
|
⑤
| 2.1
| 28.3
| 15.7
|
⑥
| 15.8
| 28.8
| 22.9
|
?
小题1:⑥→⑤→④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