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四地中丁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小题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北半球,该日北半球昼长随纬度增加而变短,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可知,丁地在纬度数在乙丙之间。
考点: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太原五中夏季是一年中
A.白昼最长的季节
B.太阳直射的季节
C.降水最多的季节
D.6、7、8三个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A正确。有太阳直射的纬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太原无直射机会B错误;降水最多的季节为夏季,但是不是天文含义而言C错误;北温带国家678月为夏季属于气候四季而非天文含义而言D错误。
考点;考查四季的划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例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小题2】在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区轮廓,山脉河流分布判断,图示区为我 国东北地区,图中经度应是130°E,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冬小麦越冬,只能种植春小麦,D不符,选D。该地有混交林、针叶林、水稻分布。
【小题2】根据地轴北极的倾向,当北极靠近太阳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是春分附近,北半球是春季。①河出现春汛,A对。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值在冬季,B错。③地小麦黄熟在夏末,8月份,C错。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是夏至,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不同季节的地理现象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仍然会有昼夜半球和也半球之分,只是昼夜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一样,一年中一半昼,一半夜。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自转。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时的光照图”,弧AB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有关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B.东经120°的地方时
C.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
D.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
【小题2】此时太阳直射在( )
A.20°N,165°W
B.20°N,15°E
C.20°S,165°W
D.20°S,75°W
【小题3】此时( )
A.温州的昼长逐渐增长
B.地球公转线速度将逐渐加快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
D.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所跨时区较多,因此,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因北京位于116°E,位于东八区,因此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任一时区都采用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其区时,因此,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为7:00,即120°E的地方时为7:00,则165°W的地方时为12:00,15°E的地方时为0:00,因此图中165°和75°经线为西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165°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即该条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图中弧AB上方为昼半球,下方为夜半球,即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的纬度和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太阳直射的经线即昼半球中央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65°W)。
【小题3】从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20°N。温州昼长夜短,但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该日距夏至日较近,可能位于夏至日之前或夏至日之后一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此时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因此,我国东部地区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偏南风。
考点:区时和地方时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