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4 23:35:01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4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地球位于 (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快或慢)。 (2)图中AD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A地日落时刻是 点钟,昼长 (小时)。D地日落时刻是 点钟。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南或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 ______。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北京 B.广州 C.C地 D.A地
|
参考答案:(14分) (1)冬至 23.5°S 0° 近日点 快 (2)昏 18 12 14 66.5° 北 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3)20 (4)C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本地球光照侧视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5°S ),由图可知180°经线平分夜半球,那么0°经线平分昼半球,即此时太阳直射0°经线。所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5°S,0°),冬至日地球离公转轨道的近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第(2)题,根据地球至西向东自转可知AD位于由昼入夜的昏线上,A位于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故A地日落时刻是18:00,D地昼长4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刻-12:00)得出日落时刻=14:00,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0°)=66.5°;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0°经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第(3)题,北京时间采用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由图可知中时区为12: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东8区位于中时区的东侧,则北京时间是20:00。 第(4)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地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所以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的考点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昼夜长短的判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二分二至图(左图)与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16分)
 (1)写出左图中①、④两处节气名称:① ;④ 。(4分)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值。此时A点夜长是 小时。(4分) (3)右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B、C、D四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4分) (4)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 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 。(4分)
参考答案: (1)冬至 ; 秋分 (4分) (2)小 ; 24 (4分) (3) A<D<B<C ; A、B(4分) (4)B>C>A; A>C>B(4分)
本题解析: (1)由图知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该为冬至日;④是由夏至向东至的过程中应该为秋分日。 (2)此时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达一年之中最小小 ;A点在北极圈上次日夜长是24小时。 (3)线速度大小与纬度大小成反比,由图可知纬度:C<B<D<A,所以线速度为: A<D<B<C ; 地方时是因经度因素而形成的时间,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由图可知A、B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应该相同。 (4)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与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由图可知B>C>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向南夜越短,可得 A>C>B。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现象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A.昼夜交替 B.时差 C.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D.昼夜长短的变化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其余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太阳大气从里向为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注意由里到外的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太阳外部三大圈层的分布顺序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对于此类简单试题,学生应注意仔细审题,并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图为“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4分)
(2)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 ,
C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落地方时是__________。(4分)
(3)A地在B地的______________方向。(2分)
(4)请将左图此刻的昼夜状况转绘到右图中,要求:绘制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3分
23°26′S 90°E(2分) 97.5°W向东至180°(1分)
(2)
4分
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2分) 6(1分)
15:00(1分)
(3)
1分
东北(1分)
(4)
2分

本题解析:
(1)由“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中北极圈以里极夜现象南极圈以里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冬至日,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 );又根据图中90°E平分昼半球,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 90°E)。由90°E为中午12时,可推知0时线为90°W,90°W为西六区的中央经线,该区82.5W°-90°W仍为昨天,所以全部为今天的时区是西七区,起始经线为 97.5°W。又根据自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减去一天。所以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7.5°W向东至180°
(2)由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里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由左图可知C地白昼占图中的2份,由一份为2小时,可推知C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间-12:00),可推知日落时间=12+3=15,日落时间是15:00。
(3)由图示可知A(66°34′N,90°E),B(23°26′S,145°W);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推知A地在B地的东北方向。
(4)绘图时,要注意右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推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俯视图,绘图时注意两点:1.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2.南极圈以里是极昼。3.90°E平分昼半球,90°W平分夜半球。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阅读、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时间计算与地理方位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