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清初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闯关东”
B.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
C.海湾战争造成的伊拉克难民
D.汶川地震后滑坡区居民外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形式。生态移民属于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汶川地震后滑坡区使环境的人口容量变小,所以居民外迁,属于生态移民。海湾战争造成的伊拉克难民属于国际难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环境难民是因为气候恶化、生态失衡、地质变异和环境污染原因,被迫离开原住地,移民其他地区的人。下列移民不属于“环境难民”的是
A.舟曲泥石流导致的移民
B.因发生地震而无家可归的人
C.合肥籍考生到北京读书
D.楼兰古国最后一批移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合肥籍考生到北京读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求学,不属于生态坏境恶化引起的“环境难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记者从2009年8月26日在长春召开的全国18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2009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结合表格,中国各地区老年比(%,使用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作为老龄化人口),回答1—3题。
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老龄化程度?(?)
A.比较严重的地区均分布东部发达地区
B.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人口结构仍处在较为年轻的状态
C.河南、河北也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行列
D.人口结构年轻的状态都很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2.地区之间老年化程度的不同预示着未来?(?)
A.人口流动的加剧
B.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
C.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人口也出现下降?
D.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3.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人口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青少年入学困难?B.社会福利负担重
C.劳动力不足?D.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1.B? 2.A?3.B
本题解析:1.B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除了四个直辖市以外,其它都是如浙江、江苏、山东等中东部发达地区(四川除外);而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人口结构仍处在较为年轻的状态。这也显示了我们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
2.A?地区之间老年化程度的不同预示着未来人口流动的加剧。人口老龄化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明显,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将通过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的流入而得到满足。因此,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将减小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人口生育率下降的结果,这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果,这是目前的表现。
3.B?老龄化阶段,少年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社会福利负担重。由于刚进入老龄化,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十分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015年前)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而不是劳动力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了户籍管理制度,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自发性为主;人口迁移与流动目的是务工、经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图示及课本所学知识即可作答。解答此题需明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都是自发的,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人口流动规模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表材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报告,反映了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14-15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美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