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A.20°N,165°W B.20°N,15°E C.20°S,165°W D.20°S,75°W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所跨时区较多,因此,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因北京位于116°E,位于东八区,因此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任一时区都采用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其区时,因此,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为7:00,即120°E的地方时为7:00,则165°W的地方时为12:00,15°E的地方时为0:00,因此图中165°和75°经线为西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165°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即该条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图中弧AB上方为昼半球,下方为夜半球,即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的纬度和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太阳直射的经线即昼半球中央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65°W)。
【小题3】从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20°N。温州昼长夜短,但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该日距夏至日较近,可能位于夏至日之前或夏至日之后一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此时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因此,我国东部地区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偏南风。
考点:区时和地方时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时昼半球状况。该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一架飞机从①地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到达时④地的区时为( )
A.18∶00
B.22∶00
C.21∶40
D.22∶20
【小题2】若不考虑天气的影响,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该月,下列四地中日照时数最长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小题4】该月,下列四地中沿岸洋流对其增温最明显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为昼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点。图中显示,该地经度是40°W,所以该地使用西三区的区时,即45°W经线的时间,此时区时是11:40。根据图中经度判断,经度差是2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W,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也经过了10小时,所以区时是21:40,C对。
【小题2】图示昼半球是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大圆,离圆心越远,离大圆越近,即离晨昏线越近的点,太阳高度就越小,影子越长。读图,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距离直射点最远,离晨昏线最近的点。四地中①离晨昏线最近,A对。
【小题3】图示为昼半球状况,北极是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图中纬度,判断直射点约在20°N附近,该月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的点,白昼时间越长,④、⑤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短,C、D错。②、③纬度相同,昼长相同,但②地位于季风性气候区,夏季多雨,阴天多,日照时数较少,A错。③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晴天多,日照时数较多,所以日照时数是最长,B对。
【小题4】读图,②地、③地是夏季,暖流增温不明显,A、B错。④地是冬季,巴西暖流增温明显,C对。⑤地沿岸是寒流,没有增温,D错。
考点:时间计算,日影长度变化的规律,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在图中D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达到一年中极值的是
A.白昼长度
B.正午影长
C.气温
D.降水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图示,该地在12.22前后各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因此,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所表示的日期为冬至日,南半球各地这一天昼长均达到最大,因此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口迁移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