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两点之间气压差值的计算方法可参照两点之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d为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n为两点之间等压线的条数;图中可以看出①②之间的等压线条数有4条,可得15<△H<25。所以A正确。
【小题2】根据图上所示:此时海洋上为低气压,③所在的地方受高压控制,根据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③为东南风,所以D正确。
【小题3】从图可知:④地处在锋面气旋的西侧低压槽附近,位于冷锋的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所以晴朗少雨。所以B正确。
考点:等值线中气压差的计算,风向的判断和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小题2】图中I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因素
C.季风的影响
D.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各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D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E位于南非高原受热带草原气候影响;F位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G位于澳大利亚东南角,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H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I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K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J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选A项。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I为热带草原,其气候因此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结合不同地区气候类型的比较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海拔高度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地的经纬度,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巫山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排除选项A、B、C,故选项D正确。
【小题2】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表格可知甲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高,乙地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低,所以不可能是地形、海拔高度因素造成的气温差异;甲乙两地都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排除海陆因素;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某市某年1月18日、20日和22日天气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力 | 天气状况 |
| 1月18日 | 22 | 11 | 微风 | 秋高气爽 |
| 1月20日 | 7 | 0 | 北风3级 | 小到中雨 |
| 1月22日 | 9 | 0 | 微风 | 晴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资料,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气温下降,且有降雨。过境后气温明显较低,应是冷锋过境,B、C错。所以三天依次对应的序号是③②①,D对,A错。
【小题2】1月22日,该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保温效应差。清晨,室外的草皮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A对。降雨后,大气中水汽少,中午,气温上升,不会有大雾天气,B错。受冷气团控制,C、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区域天气现象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