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武汉地区城市发展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体系不断完善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E.受台风影响明显,多暴雨
F.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G.位于阶梯交界处,多地形雨
H.湖泊众多,径流量大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与1982年相比,区域2005年城市等级由原来三级变为四级,城市数量由原来5个变为19个,不少城市规模较原来扩大,并且新出现许多城市。虽然城市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由于区域总人口的增加速度位置,因此不能“直接”得出“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结论。
2.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主要是锋面雨)暴雨集中,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多发,该地受台风影响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和城市化、中国自然地理、水文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E.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F.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G.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H.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A项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错误;B项1970年时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即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三低特征过渡和转变;错误;C项1975—1985年期间,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反映人口数量不断增长;C项错误。D项1985年2000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正确。
2.2000年---201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为三低特征,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寿命延长,使老龄化加剧,故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读我国部分年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近些年我国人口性别比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2.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剩男”现象明显加重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⑤跨国婚姻可能增多
A.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持续下降
B.环境污染导致性别比例异常
C.近些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与胎儿性别鉴定技术非法滥用有关
D.我国近些年人口性别比异常与社会文化因素无关
E.①②③
F.③④⑤
G.②④⑤
H.①③⑤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我国近年人口性别比是先上升,后下降,不是持续下降,但总体都偏离正常范围,A错。人口性别比明显偏离正常范围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受重男轻女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非法滥用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是导致性别比例异常的主要原因,与环境污染无关,所以B、D错。C对。
2.男女性别比例异常,未来会因男性过多,造成“剩男”现象明显加重的情况。①对。男性青年因不易找到同龄同象,结婚年龄推后,女性结婚年龄提前,“老夫少妻”现象增加,③对。也有些人会从国外找对象结婚,形成跨国婚姻,⑤对。女性人数比例少,择偶标准会提高,不会降低,②错。男性青年过多,会引发社会问题,甚至冲击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④错。所以只有D正确 。A、B、C错。
考点: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以下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大江大河发源地
B.河流上游地区
C.干支流交汇处
D.荒漠地区的绿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条件,水运便利,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