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昼逐渐变短 B.昼逐渐变长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开幕式为5月1日,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小题2: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1个月内,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南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直射点离南通越来越近,故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征来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B弧线是昏线,BC弧线是晨线。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 N,116° E)。图示时刻,北京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是
A.5时16分,5时
B.10时44分,11时
C.23时16分,23时
D.16时44分,17时0时44分,11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AB弧线是昏线,BC弧线是晨线,则图示弧线ABC之间应表示夜半球,则B点所在经线应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结合其经度变化判断其经度为45°W,其地方时为0时。北京的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较45°W东面161°,故地方时早10小时44分钟,故北京的地方时为10时44分,而北京时间为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较45°W东面165°,区时早11个小时,故北京的区时为11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结合自转方向,利用晨线和昏线的分布判断昼夜半球的分布。②掌握晨昏线图示中时间问题的基本突破口,能找出6时、18时、12时或0时。③掌握北京地方时和北京区时的差异,并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下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经线X的度数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1300
(2)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于?
(2)700
本题解析:
(1)从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出M与X经线相差的距离为20个纬度相差的经线长(20×111千米)。由于纬线长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150N纬线上相差1个经度的长为111×cos150千米,所以150N纬线上相差20×111千米相差经度数大于200,东经度数向东增加,X经线度数大于1300E。
(2)等太阳高度线可知M地太阳高度为900,B与M相差200,B的度数为700。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此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图中四个地点该日昼长按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a—d—c—b
D.图中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a—b—d—c
小题2:关于c、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Hc和Hd的叙述,正确的是
A.Hc和Hd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B.每年只有一个时刻Hc=Hd
C.每年约有9个月Hc>Hd
D.任何时刻都Hc≤Hd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长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选择C项。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赤道,d—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分析周期的是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地北侧为热带,南侧为温带,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赤道
B.23°26′N
C.23°26′S
D.66°34′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北侧为热带,南侧为温带,判断当地为南回归线上。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等值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