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0年3月27日,在嘉兴市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世博推动地区发展,“长三角”成员城市由此前的16个城市增加到22个城市。
材料二:新“长三角”示意图(图16)。

材料三:2008年原长三角和盐城市三大产业结构图(图17)。

⑴新“长三角”地区跨越了沪、苏、?和?(填简称)等四个省级行政区。该地区核心城市是?。(3分)
⑵比较2008年盐城市和原长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2分)
⑶简述“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对新加入的地区和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4分)
⑷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不足,解决的办法有?
?。 (3分)
参考答案:(1)浙(1分)?皖(1分)?上海(1分)?
(2)与原长三角相比,盐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1分)?原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1分)?
(3)对原长三角地区的意义:扩大腹地范围;提供廉价劳动力;扩大市场(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对新加入地区的意义:可充分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每点1分,共2分)?
(4)矿产或能源(1分)?资源跨区域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1)长三角地跨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四省区。长三角最大的城市上海。(2)注意读图方法。三轴坐标的读图,需要先明确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以确定对应的纵坐标,根据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差异分析。(3)新加入地区相对于原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面积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故新加入地区与原地区之间可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4)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故资源和能源不足是东部地区主要的限制条件。解决的方法主要从“开源”和“节流”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14为我国“十二五”城市化格局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上海与成都相比,中心地等级较高的是?,服务范围较小的是 ?。
(2)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 ?。
(3)与东部地区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 ?、
?、?等优势。
(4)影响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有?和 ?。
(5)图中箭头标注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该工程对调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参考答案:⑴ 上海1分?成都1分
⑵ 低1分?快1分
⑶ 土地便宜1分、矿产资源丰富1分、劳动力充足且工资水平低1分
⑷ 降水集中1分、季节变化大1分
⑸ 西电东送1分? 2分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写出2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上海的服务范围更广,故判断上海的城市等级高于成都。成都的城市等级较低,故服务范围较小。(2)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化特征即借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水平低,速度快。(3)目前,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故相比较东部地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 价较低等。(4)长江流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5)图示反映西南地区的水电向珠三角调配,为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供应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_________性。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
? 显,其中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_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将夏季风能够影响到的范围确定为季风区。
(3)相似;热量;湿润程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20—22题:

小题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