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①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流扩散条件变差 ③出现逆温现象 ④空气对流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一表中内容可知该地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小题2:再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先减后增,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的存在会使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此时可能是在高压中心控制之下,空气对流运动微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强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同时臭氧的浓度也会增加。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抓住材料和图示的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空气运动和天气状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小题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 )。
①“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②“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③“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④“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题2】图中副高所处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 )。
A.一、二月份
B.五、六月份
C.七、八月份
D.九、十月份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的分布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副高影响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高压气流的运动是顺时针方向,因此“暖湿气流”方向错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应该在副高的北侧,因此本题选择C项。
【小题2】读图分析此时副高在南方地区,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故推测时间为五、六月份,因此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是某地近地面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7—9日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2.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反气旋
C.急行冷锋
D.准静止锋
E.细雨连绵
F.狂风暴雨
G.秋高气爽
H.艳阳高照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1.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极低,故判断为低压过境,可能为热带气旋影响。
2.热带气旋影响的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和风向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甲地与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甲地
A.白昼更短黑夜更长
B.海拔更低
C.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D.暖流影响
小题2:图中
A.风都由印度洋吹向陆地
B.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温度差异
C.东南风比西北风给陆地带来更多降水
D.东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此时为夏季,甲处纬度较乙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小;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甲地的昼长较乙地长,而两地的海拔高度和洋流影响基本一致。
小题2:图示澳大利亚的东部濒临太平洋,A错误;图示澳大利亚西北地区 此时的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B错误;结合图示不同的地理位置,此时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的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也带来丰富的降水,C错误;图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并结合图示甲乙的地理位置和澳大利亚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盛行风向的形成原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特殊地理位置的气候成因的归纳整理。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