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 【小题3】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17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南正东洋面上。位于低压西侧的海南吹西北风。A正确。
【小题2】台风为低压系统,其过境时气压先降后升。B正确。
【小题3】台风携带大量水汽登陆,带来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故其直接参与了水分的蒸发、水汽的输送及降水环节。C正确。
考点:台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mm)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形成图中霜冻线A、B段分布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 冬季风 B、地形 纬度
C、地形 地形 D、大气环流 地形
【小题2】C区域未出现霜冻,据图分析其原因最合理的是
A.该日此地为大风天气,大气不稳定
B.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C.该日此地受暖锋影响,气温较高
D.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小题3】造成长江流域此次降水的锋面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霜冻线在A处大体为南北走向,表现出受山地地形影响。在B处大体为向东北方向弯曲,表现为当地热量条件好于两侧。B处为东北平原,两侧分别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故B地亦为地形影响。C正确。
【小题2】C区域为阴雨天气,不可能盛行下沉气流,B错。此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大风天气,降温幅度较大,易出现霜冻,A错。受阴雨天气影响,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是未出现霜冻的原因。D正确。
【小题3】长江流域出现雪或雨夹雪天气,气温下降幅度大,应受南下冷空气影响。A正确。
考点:影响气温的因素、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B
C.C
D.D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B.B
C.C
D.D
【小题3】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辐射A减弱
B.B辐射增强
C.C辐射增强
D.D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分析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所以正确的是选项D。选项A、B、C错。
【小题2】结合上题的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几乎是个透明体,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个隔热层,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选项C对。选项A、B、D错。
【小题3】大气白天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大气主要表现为保温效应,通过逆辐射形式,减少地面的能量损失。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强,地面热量损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所以是图中的字母D阴天时增强了,导致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较高,选项D对。夜晚没有字线A、B存在,选项A、B错。夜晚字母C作用随着温度下降不断减弱,不会增强,选项C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此图为_____锋示意图,A、B两地中_____地将有锋面经过,锋面经过时,该地多出现_____性降水。该降水位于锋_____(填“前”“后”)。
(2)锋面过境后的天气为_____ 。
参考答案:
(1)暖;B;连续;前
(2)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本题解析:
(1)读图,此图暖空气主动爬升,为暖锋示意图。根据箭头方向,A、B两地中B地将有锋面经过,锋面经过时,该地多出现连续性降水。该降水位于锋前。
(2)暖锋锋面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②—地面辐射强
C.④—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③—大气的逆辐射弱
【小题2】“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ºC”,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放射性元素衰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因此地面温度低,在东半年可能出现霜冻。
【小题2】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随着地势上升,地面辐射减少,大气温度逐渐降低。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宇宙与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