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为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其人口数量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白天人口以流出为主,夜晚人口以流入为主。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住宅区的人口流动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庆和攀枝花为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以来,某省城市化处于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某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发展阶段
B.加速阶段
C.成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E.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
F.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G.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H.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之和持续上升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很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根据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所以A错、B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图中2005年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C错。逆城市化阶段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农业人口很少,图中数值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D错。
2.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A错。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第二产业上升较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且逐步占居主导。B错、C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上升,二者就业比重之和也是持续上升,D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甲图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1.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甲图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E.城市化水平高
F.城市化速度快
G.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H.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 甲图为墨西哥,其城镇主要分布在高原,原因是墨西哥大部位于热带地区,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适于人们居住,高原气候较凉爽且光照充足。乙图为我国西藏地区,城镇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水源充足,用水便利,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水运不发达。答案是D。
2.甲图中的墨西哥和我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我国城市化速度依然较快,但墨西哥经过上世纪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后,现在流动速度已减慢。我国和墨西哥一样,面临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出现虚假城市化,但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分布、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1~2题。
? 
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D、间冰期物种锐减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