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5 00:25:33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大洋洲的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我国最大的奶粉来源国。2013年上半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达37万吨,占我国进口奶粉总量的83%。从乳业整个纵向产业链上来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比为75:15:10.而利润比则为10:35:5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新西兰乳畜业发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新西兰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广大? ②新西兰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③新西兰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多雾,日照少? ④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小题2:针对材料中我国乳业的情况,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继续保持新西兰居我国进口第一的势头 B.加大我国奶牛养殖的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C.加快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 D.加强质量监控,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新西兰是岛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①错。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②错。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多雾,日照少,③对。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④对。所以C对。 小题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产业链中占的是低端环节,利润占得少,需要加大对加工、销售环节的投入。所以不应继续保持新西兰居我国进口第一的势头,A不正确,选A。加大我国奶牛养殖的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加快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C正确。加强质量监控,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材料二:读图
 (1)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3:2008年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在莱州又发现一特大型金矿,探明金矿资源量103吨;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济宁铁矿,其中兖州颜店矿段已控制资源量高达10亿吨,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最大铁矿。 (4)若两地的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试简要分析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 (4)(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占用耕地;环境污染;加重交通压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上海无煤铁油,但却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 ] A、人口众多 B、气候条件优越 C、位置优越 D、海来源:91 考试网外投资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美国匹兹堡的发展,错误的是
[? ] A.初期是毛皮贸易场所,当地人大多从事畜牧业 B.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 C.有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可以利用 D.由于资源衰减、环境污染严重而出现了衰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材料二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小题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1分) 小题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小题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苏南(1分)? 小题2:苏北(1分)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频繁(4分,不利必答) 小题3:①(1分);②(1分) 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劳动力转业及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但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共4分,有利3分,不利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小题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注意比重,应计算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评价应从优势和不利条件分析。 小题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故人口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苏北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迁移,故判断①为人口迁移,而产业转移应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故判断②为产业转移。该类产业转移应为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分析,但可以给迁入地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自然条件评价内容和影响区域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学会调用课本相关内容迁移分析的基本思维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