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A.亚速尔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冰岛低压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时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说明海洋上气流下沉、陆地气流上升,海洋受热少、陆地受热多,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为该半球夏季,此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小题2】夏季,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中心。
考点:热力环流、冬夏季气压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以下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
A.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b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c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d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小题2】影响c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植被状况
B.太阳高度
C.云量厚度
D.地势高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数值最大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其次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图中低纬度数值小高度数值大的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为高纬度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因此a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b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d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小题2】由上题可知,c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越厚,反射量越大,云层越薄,反射量越小,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云量厚度。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D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E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低压,该低压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气压带。
【小题3】对欧洲西部气候影响最显著的风带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小题4】常年在C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G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赤道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小题2】亚洲(印度) C
【小题3】F
【小题4】炎热干燥
【小题5】东北风或偏东风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风带气压带的物质与名称。
【小题2】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对气压带的破坏与影响。
【小题3】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和成因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小题5】本题考查风带的方向。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由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而是偏转到与等高线斜交成一个夹角时,三个力就达到了平衡,风向将沿这个方向继续做匀速运动,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8分)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中箭头表示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A区域看到的自然植被是 。(1分)
(2)C探险区存在一个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 地形。在E地最有可能拍摄的照片是下图中的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3分)
(3)探险路线经过南非德班,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 。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共8分)
(1)热带草原带(1分)
(2)河谷(1分);a(1分)风力侵蚀作用(1分)
(3)全球变暖(1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或发展高技术工业或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或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提高环保意识(答对其中3点即可给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自然带。A区域位于赤道附近,但因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2)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貌。暑假形成低温中心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E地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风力侵蚀能形成风蚀蘑菇。
(3)本题考查全球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①酸雨(污染物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③影响森林生长④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②臭氧层破坏(成因——氟利昂;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③全球气候变暖(成因——CO2排放增加;危害——①生态系统的调整;②海平面的上升;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的主要是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应该能节能减排角度回答问题。
点评: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相对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