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综合分析。
【小题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选C项。
【小题1】材料反映昆仑站建成时为1月27日,即12月22日过后一段时间,故选④位置。
【小题1】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故②到③过程中,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弧线a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个科考站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2分)
(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______时。(2分)
(3)该日,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日,全球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3分)
(4)从图示节气到三个月后,A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长城站(1分) 长城站(1分)
(2)
2分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1分)
24(1分)
(3)
3分
冬至(1分)
昼长从北极圈向南逐渐变长,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2分)
(4)
3分
先变大,到最大90°,后变小(3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极点为零,图中四个科学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最大。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区的一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此时从北极圈向南昼长逐渐增加,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图中节气为冬至日,三个月后为春分日,A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故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到最大90°,之后再变小。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 。(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参考答案:(1)晨线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B
(5) 12点, 8小时
本题解析:(1)结合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EF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EF线为晨线。(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3)图示B、C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D点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0°;而A点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0°。(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示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而越往北,昼长越短。(5)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12时。图示C点的日出时间为8点,故上午为8:00—12:00,故计算昼长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自转方向、12点的位置等基础信息,进一步判断节气、晨线和昏线、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等综合信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晨昏线图的基本解题技巧的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右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读图做下列小题。
【小题1】甲地位于丁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小题2】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时时(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天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小题3】此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堪培拉
B.巴西利亚
C.伦敦
D.圣彼得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度位置可知,该地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甲地位于丁地的南面;甲地位于10°W,丁地位于20°W,则甲地位于丁地的东面。
【小题2】根据图中经线规律可知,乙地位于0°经线上,当乙地为20时,图中是以南极点为中心,则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当乙地为0点时,全球被分为平均的两天。丁地位于20°W,此时地方时为18点40分;此时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小题3】图中晨昏线为昏线,根据图中昏线的位置可知,此时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越南白昼时间越长。图中堪培拉和巴西利亚都在南半球,但是堪培拉纬度位置更高。
考点:该题考查方向判断、地方时计算和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MN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如果图表示南半球,北京时间为( )
A.0时
B.8时
C.12时
D.16时
【小题2】如果图表示北半球,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墨西哥高原
B.尼罗河正值汛期
C.三江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MN为晨昏线,则其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必为0时或12时。而根据题目条件“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可以判断阴影两侧经线分别是180°经线和0时经线,则结合以上结论可知经线EF的地方时为0时。若图中半球为南半球,则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EF经线(0时经线)在OP经线(180°经线)以东60°,则EF经线为120°W。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
【小题2】若图为北半球,即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EF为0时经线,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晨昏线MN与70°N相切于E,EN为晨线,70°N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上,北半球为夏季,由此可判断只有B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光照图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