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食品厂—啤酒厂 B.铸钢厂—轧钢厂 C.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D.皮革厂—纺织厂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有(1)工业的产品联系,也叫工业的投入与产出联系;(2)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3)信息上的联系。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形成产业链,属于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铸钢厂与轧钢厂之间存在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能够形成产业链,可以发生集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根据图示:图乙表示的是工业分散的现象,工业分散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需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的成本。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读中国六个典型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表,回答1~2题。
? 
1、以上六个典型制造业与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烟草加工业和石油化工及炼焦业属资源导向型
B、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属资本技术导向型
C、食品加工业属劳动导向型
D、烟草加工业属市场导向型
2、从表中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有
[? ]
A、烟草加工业和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B、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
D、烟草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较表,回答问题。
| ? | 原料成本 | 劳动力成本 | 技术成本 | 运输成本 | 其他成本 |
| 甲工厂 | 41 | 22 | 6 | 10 | 21 |
| 乙工厂 | 3 | 23 | 43 | 6 | 25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表可知,甲主要因素是原料,乙主要因素是技术。符合的是C项。
小题2: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工人的工资总体水平高;乙工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小题2: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 ( )
A.重金属
B.冷却水
C.粉尘废渣
D.放射性物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核电的发展,影响核电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
小题2:而沿海地区核电站的主要环境污染是冷却水产生的热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共1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
参考答案:(1)土地、水源;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2)改革开放前,制糖工业为主,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1979—1990年,生活消费品加工工业为主,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
1990年以后,主要工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因素为技术。
(3)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信息的通达度(技术)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本题解析:(1)工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其区位因素也随之变化。
(3)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技术)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