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光照差异 D.人类影响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小题1:图示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为南北向的自然带差异,为纬度地带性。
小题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⑥为温带荒漠,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近的差异,为经度地带性。
小题3: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为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典型。
小题4:福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②自然带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自然带分布
A.东北坡海拔高于西南坡,自然带更复杂
B.东北坡与西南坡的基带植被类型相同
C.东北坡和西南坡的自然带完全不同
D.东北坡位于迎风坡和阴坡,雪线低
小题2:图中①自然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采矿开挖地表土层
B.现代化城市建设
C.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D.交通线建设不注重环保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是看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看图可知,东北坡自然带海拔低于西南坡,二者的基带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共有的植被带有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高山冰雪带,前三个答案可以排除。 雪线明显东北坡低于西南坡,主要是东北坡位于迎风坡、阴坡。
小题2:①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荒漠带。祁连山地区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发展绿洲农业,但是由于该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不合理,由于沿途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荒漠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问题。
小题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丙>丁>甲>乙
D.乙>丙>丁>甲
小题2: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甲山地可能位于澳大利亚;? ② 乙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③ 丙山地可能位于秦岭;?④ 丁山地可能位于雪峰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山麓植被类型判断,甲地的西坡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且位于南半球,故其植被一片枯黄,为南半球冬季,即北半球夏季,乙地山麓为荒漠,判断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丙山麓为常绿阔叶林,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丁山麓为针阔叶混交林,判断位于东北,故当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越往北昼长越长,越往南昼长越短,B项正确。
小题2:甲山脉位于南半球,且山脉呈南北走向,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北部符合,①正确;乙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②错误;丙南北两侧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故为秦岭,③正确。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峰山位于我国南方,④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其地理位置,结合我国和世界的区域地理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大洲内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部年降水量地域差异较大,东南多,西北少。影响该地区降水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小题2:甲河水量的最主要来源是
A.雨水
B.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区域内部降水东南多,西北少,主要是东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地形的强烈抬升作用影响,在迎风坡降下 地形雨,西北部没有山地阻挡,所以降水少。所以A对。B、C、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区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A、B错。甲河的源头位于东南部的高山地区,所以最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D对。地下水是最稳定的水源,但是地下水水位低,不可能是地表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C错。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市与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