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5 00:48:3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广西沿海某县1990年~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县林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小题2: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表明 A.农业产值比重上升 B.服务业人口减少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广西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读图可知,广西某县近20年耕地面积减少较大,而居民用地、矿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增长较快,说明该县城市化进程加快。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该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0分)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4分 ) (2)在图例①~④中 ①类用地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1分) 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2分
参考答案:(1)D? ACE? B? F(4分) (2)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3分) 方便人们购物(1分)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应布局于市中心,且建筑物最高大稠密;A区域内厂房、烟囱林立判断为工业区,结合图例则ACE为工业区。低级住宅区靠近工业区;而高级住宅区远离污染严重的工业区;(2)①类用地为绿化用地,故主要的功能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分析;②为零售商业,分布于底层,便于购物;③为工业用地,向城市的边缘转移,既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少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对市区的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1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C.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
参考答案:(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 (3)④?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远郊区甚至是郊区以外的农村和小城镇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伴随着城市文化和产业的外移,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3分) (2)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由材料2中图甲和图乙信息,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2分)
参考答案:(8分) (1)英国 美国 日本(答对期中两个得1分) 逆城市化现象(2分) (2)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3分) (3)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2 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 美国。 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在提高。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 第(4)题,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但城市发展不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且逆城市化过程的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的人口迁移,只是居住地的变更。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效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 )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