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是水循环环节中的(?)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下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北方,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左图“某地降水量”与右图“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 右图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 ①?B. ②?C. ③? D. ④
36.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下图中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A. ①?B. ②? C. ③?D. 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
小题1:若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由于植被能涵养水源,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故植被覆盖好,则河流径
流达到最大值较降水量最大要晚,故选D项。
小题2:山坡植树的一般规律:树行与水流方向垂直,即与等高线平行。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图甲)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乙)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6分)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分)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2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2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分)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2分)。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吧(2分);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2分)。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洞庭湖与长江相连,长江最终汇入太平洋,故该湖为外流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其过程为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夏季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从图中降水曲线变化及时间分布可知,该地区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热力环流主要体现的是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陆地和水体的比热不同,吸热和放热速度不同,故产生气温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蒸发,降水少;夜晚湖面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故湖面夜晚多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湖泊具有调节径流、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湖泊面积缩小,这些功能都减弱,易出现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考点:水循环类型及过程;湖泊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湖泊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①②③④甲分别代表水循环四个主要环节,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水循环
[? ]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A.水圈内的水体总量
B.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C.江河径流总量
D.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一般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内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内涵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