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3.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E.①
F.②
G.③
H.④
I.山东丘陵
G.江南丘陵
德干高原
巴西高原
参考答案:1. B
2. A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1.图示X方向随纬度的增大,故热量条件减少,Y方向应为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热条件的变化,故B项正确。
2.照片反映热带雨林植被,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
3.③自然带分布于40°--60°附近,故判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与我国山东丘陵地区的自然景观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上自然景观往往因海陆位置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据此回答小题。20°S非洲大陆的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分别是(? )?
A.硬叶林、草原
B.雨林、荒漠
C.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20°S非洲大陆的东岸是东非高原,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小,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景观应该是草原;而20°S非洲大陆的西岸,由于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是荒漠,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000只,20年后到了6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气候恶劣,大批驯鹿冻死?
B.大量捕杀,人为原因造成
C.过度繁殖,饥饿而死 ?
D.漂洋过海,迁移到其他地方
11.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生产功能?
B.具有平衡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
D.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参考答案:10.C 11.B
本题解析:10.驯鹿由于在此地没有天敌,过度繁殖,导致食物短缺,大量因饥饿而死。
11.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某地植被分布图,回答问题。
1.影响当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有关图中植被带的说法正确的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光照
E.图中草原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成因相同
F.图中阔叶林为热带雨林
G.草原带的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H.荒漠带的形成与海陆位置有关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是非洲中部,图形中的三种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由图形可知同一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不同自然带沿南北方向更替,符合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影响当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为热量。选项A正确。
2.热带草原是由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主要是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较少而形成,选项A错;图中阔叶林为热带雨林,选项B正确;图中荒漠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形成,选项D错。
考点:该题考查非洲植被类型的成因与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6分)
降水_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土壤_________;植被_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2分)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分)
参考答案:
(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本题解析:
(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
(2)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3)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