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人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 
1、该市迁人人口的特征有
[?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参考答案:1、BC
2、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小题2: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妈祖文化 ②水乡文化 ③黑土文化 ④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与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当年闯关东的主要是以男性的青壮年为主,结果必然导致关东地区的青壮年男性的比重偏大,故选A
小题1:人口的迁移势必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人口的迁移来看,是从京、津、沪到东北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江南的水乡文化与东北的黑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妈祖文化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绿洲文化是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故在这次人口的迁移过程不可能出现妈祖文化与黑土文化、水乡文化与绿洲文化、妈祖文化与绿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闯关东、开垦北大荒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地域的地域文化,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人口年龄结构、加强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所产生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迁移
A.频率越来越小
B.范围越来越小
C.规模越来越大
D.距离越来越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人口的迁移的频率、范围、规模和距离都不断扩大,故只有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

1.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A.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政治因素? D.新兴产业的吸引
2.与20世纪50年与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
A.政策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B.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C.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D.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参考答案:
1.D
2.C
本题解析:
1.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逐渐趋于多饱和,用地紧张,环境恶化,人们纷纷从这儿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在二战前发生的。
2.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都是自发的,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人口流动规模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状况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交通运输状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强度。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