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
A、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治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E.1000米
F.2000米
G.3000米
H.4000米
I.信风的影响
G.季风影响
西风影响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B
3. C
本题解析:1.根据该山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推断该山位于温带。因为同一自然带在N坡的分布高度相对较高,所以推断北坡为向阳坡,所以此山位于南半球。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的温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因为该山没有出现终年积雪带,说明山顶温度高于0℃。根据山麓温度为12℃,山顶与山麓的气温相差不大于12℃,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该山海拔不高于2000米,所以选择B选项。
3.根据该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但该山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温带季风气候,所以为温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所以选择C选项。
本题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长白山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带分异。图示的山麓自然带: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该两种植被在我国的分界线即秦岭—淮河。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8分)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
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3分)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丁地; 乙地(2分)
(2)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3分)
(3)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二分析,丁地地势平缓,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因此灌溉条件最好。乙地位于陡坡,土壤侵蚀速度最快。
(2)从材料一来看,土壤侵蚀强度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看耕作方式变化,1955~1980还有歇地,到1981~2010是连续耕种,而且主要是种植业,所以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
(3)综合材料分析,人类活动方式不当,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陡坡开荒、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调整人类活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域合作框架性协议》,正式启动了黄河航运联合开发建设。根据规划,到2030年,黄河将像长江一样实现全线通航,跨省达海。目前黄河三角洲有520万亩荒地,180万亩滩涂有待开发。


(1)简述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析如何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13分)
(2)关于今后黄河三角洲造陆面积的变化,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趋于减小,二是将会增长。你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8分)
(3)概述黄河航运谋求兴起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黄河要实现全线通航需克服的不利因素。(10分)
(4)东营市作为一个石油资源型城市,必然会要面临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城市衰落的威胁。为了避免城市衰落,请你未雨绸缪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特征:东临渤海;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油气、海洋、土地、湿地资源丰富,淡水短缺。(6分,每点2分,答三点满分)
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4分)
利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合理开发滩海石油和风能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2)观点一:趋于减少。理由: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使河口地区来水来沙减少;河口地区人海径流减弱,海岸侵蚀加剧。
观点二:将会增加。理由: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河口处水流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黄河调水调沙也将大量泥沙大量送人河口。
(只表明观点,不叙述理由不得分8分)
(3)主要原因: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占地少等优点;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运输需求增长。不利因素: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泥沙淤积,水位较低;冬春凌汛,冰期较长;中上游地区落差大,电站林立。(10分)
(4) 建议: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为契机,拓展外向型经济。(6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主要特征要抓住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方面特征加以叙述。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如何可持续的加以利用,要考虑既要发展又不能破坏环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达到保护的目的,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合理开发滩海石油和风能等方式加以利用。
(2)本题是个开放性的试题,针对目前来说,这种类型的试题常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不管答题者持哪种观点都有话可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
(3)前问主要要答题者分析水运优点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黄河目前通航能力相对较差,要实现全线通航难度较大,表现在:中上游落差大不利于通航,有些河段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下游虽然地势平缓,但泥沙淤积严重、水量不稳、汛期长等。黄河要想谋求航运兴起必须克服上述问题。
(4)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城市衰落的威胁,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就要未雨绸缪,对该城市经济转型早早做出考虑,比如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扎住发展契机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