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A.甲地区沿岸沙漠常常出现大雾天气 B.此时为冬季,地面气温较低 C.乙地热带草原广布,郁郁葱葱 D.此时甲地多降水,空气中水汽充足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①地的白昼长计算出日出时刻是5点40分,②位于赤道附近,所以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点,又①位于②以东30°,①比②的时刻晚2小时,所以两地的日出时间相差2小时20分。
小题2:该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甲地区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汽遇冷凝结常常出现大雾天气,A正确,B错误,乙由于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和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C错误,甲地是热点沙漠气候,D错误。
小题3:甲地自然带向北延伸到5°s附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Y)随时间(X)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右上图中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23°26′N,b=0°,则从c日期到d日期过程中( )
A.莫斯科昼长逐渐变短
B.极昼极夜范围将缩小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厦门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小题2:若上图示意南半球某地某段时间内的太阳高度变化,a= 30°,b=20°,X轴表示北京时间,c=12时,d=18时,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
A.70°S,30°E
B.80°S,30°E
C.70°S,150°W
D.80°S,150°W
小题3:若上图示意某地日落时间的年变化曲线,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日落的北京时间,a=9时,b=6时,d为6月22日,则该地位于( )
A.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B.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依题意,从c日期到d日期,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北移至北回归线,则厦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必然变短。
小题2:依题意,该日此区有极昼,正午太阳高度为30°、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极昼区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的一半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0°S,故该地纬度为80°S;另外可看出,北 京时间18时为当地正午12时,则该地经度为30°E。
小题3:依题意,横坐标为日期且d为6月22日,则图中c为3月21日前后,此日当地应该是18时日落,而图中显示此日北京时间6时日落,可计算出该地位于60°W,位于西半球;则北京时间9时,该地地方时为21时;图中显示6月22日该地北京时间9时日落,即当地时间21时日落,可算出该日昼长为18小时,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正确叙述是(?)
① 转了360°?②需要24小时?③转了360°59′?④需要23小时56分4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以恒星为参照,则地球自转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了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关键是地球自转周期规律,注意区别太阳日和恒星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较吻合的是 (?)
A.90°W向东至O°
B.90°E向东至90°W
C.180°向东至0°
D.90°E向东至18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中心极点为北极,故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图示分界昼夜半球的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判断此时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间即6时;日落时间为18时。故结合自转方向图示180°经线的时间即6时。新的一天从0时向东到180°经线;计算此时0时的经度应位于6时所在经线的西侧90°,故0时所在经线为90°E。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需要掌握晨昏线图上的时间计算、日界线问题。注意分界日期的两条界线及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基本步骤是:
(1)图示晨昏线经过极点,判断为春分或秋分,确定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
(2)利用自转方向,新的一天从0时向东到180°经线。
(3)利用中心的经度差计算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等值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