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据报道,北京时间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据此完成问题。1.地震发生时,位于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地震观测员第一时间记录下地震发生的位置,记录的当地时间为2.导致此次地震的原因主要是3.下列关于南京(118°46′E,32°03′N)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27日2时22分
B.5月27日18时22分
C.5月28日2时22分
D.5月28日18时22分
E.地壳运动
F.岩浆活动
G.火山喷发
H.变质作用
I.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
G.此后,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
该日,进入“梅雨”季节
此后,胭脂井可能被太阳直射1次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本题以地震切入,考查地震及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1.中时区时间较北京时间(东八区)晚8个小时。
2.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该日为5月2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故此时南京昼长夜短。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变大2度
B.北寒带变大2度
C.北温带变大4度
D.南寒带缩小4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为25°26‵,则热带范围变大4度。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26‵,则南北极圈的度数为64°34‵,故北寒带、南寒带变大2度,北温带变小4度。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难度较小,但易做错。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度数相等。(2)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度数互余。(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C、D界面的名称:C ,D 。
(2)A波和B波在经过D界面时传播速度各有什么变化?A ,B 。
(3)C界面以上的圈层叫 ,该圈层的厚度变化规律是
(4)E层的物质状态是 。
(5)岩石圈的范围是
参考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消失 速度突然下降
(3)地壳 大陆厚,大洋薄,大陆处海拔高地壳厚
(4)液态或熔融状态
(5)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1)图示C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D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2)经过古登堡界面,A为横波,消失了,而B为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3)图示C为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厚度随海拔而有变化,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海拔越低的地方,地壳越薄。(4)E为外核,由于横波无法传播,故判断为液态或熔融状态。(5)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题: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2.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E.日照条件稳定
F.日地距离适中
G.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H.有原始海洋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故③项错误。
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纬度相同的两个地点:
A.日期不同
B.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日期和地方时因经度而有变化;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地方时差异的基本规律。调用课本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