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2:37:0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GPS手持机界面图,此时,GPS手持机同时接收了多少颗卫星的信号? A.3 B.6 C.10 D.11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GPS信号搜星界面显示同时接受了11颗卫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的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 计划2015年建成一个由三十几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技术网。据此回答1.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所属的地理信息技术是2.下列不属于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范畴的是 A.RS B.GPS C.GIS D.GPRS E.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F.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 G.为民航客机导航 H.及时获取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信息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北斗导航系统类似于目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同样具有GPS的定位导航功能 2.及时获取火灾的信息是必需通过遥感(RS)来完成的 考点:三S系统在现代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S系统在现代地理环境的研究中的应用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本身的难度不大,但考生往往对三S系统区分不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知道其应用领域。试题对于高二的考生来说就成了中档难度的题目了。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是 A.RS B.ISDR C.GIS D.GP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经过系统分析后,可以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题
1.材料所述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2.“3S”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E.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F.确定市区停车场规模 G.合理布局公交线路 H.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据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经过系统分析后,可以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材料所述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RS—GIS—GPS。 2.“3S”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据。 考点: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 点评:从考查内容上看3S技术的功能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考查重点尤其侧重国土资源调查、野外考察、交通工具等的实际应用。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联系图、表格数据等形式呈现信息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考查上看侧重考查3S技术的推理论证能力、图文转换能力。 【方法技巧】“3S”技术之间的联系 “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
 因此在做关于“3S”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GIS技术。 警示:不是所有涉及高度的方面都必须使用GPS使用GPS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有GPS信号接收机。例如监测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情况需要使用遥感技术而不是GPS。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国家GPS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借助GPS高科技手段,为目前正处于地壳活跃期的青藏高原进行“体检”。科学家们经过10年观察,精确地测定出了目前青藏高原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年平均速率。 测定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壳整体上在向北、向东运动。喜马拉雅山块体以每年大约3.4厘米的速率相对亚欧板块北偏东30°左右的方向运动,隆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8—12毫米;西藏板块以每年2.8厘米左右的速率相对亚欧板块东北方向移动,隆升速率每年为4—7毫米。这种运动速率的差异,导致青藏高原现今地质构造应以南北方向的挤压为主,东西方向的拉张为辅。 (1)请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下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大体说说科学家是如何利用GPS来研究喜马拉雅块体和西藏板块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
参考答案:(1)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2)方法大体是:把测地型GPS接收机固定在三个适当地点的岩石上,构成三角形监测网,GPS卫星以每秒1 000次的速率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接收机收到这些信息,并测得接收到的卫星每个信号的时间,便可自动计算出接收机所在地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通过长时间地检测,便可以精确计算出青藏高原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本题解析:关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有多种解释,依据板块构造理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有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科学家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精确地计算出岩层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方法大体是把测地型GPS接收机固定在三个适当地点的岩石上,GPS卫星以每秒1 000次的速率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接收机收到这些信息,并测得接收到的卫星每个信号的时间,便可自动计算出接收机所在地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通过长时间地检测,便可以精确计算出青藏高原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