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从而引起了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材料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2005年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雪情。 参考答案:1.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7~9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
【小题1】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直接受气温影响,故选B项。
【小题2】结合地理位置:N地沿岸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开花时间较早;
【小题3】结合日本的地形分布,P位于富士山区,由于地势高,故温度较低,开花时间较晚。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4~5题.
小题1:造成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锋面气旋
B.暖锋
C.热低压
D.反气旋
小题2: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甲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看出时间为七月份,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七八月份受副高影响出现伏旱天气,导致该区高温。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此题利用排除法可以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了高温天气的原因及危害。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长江流域,此时为副热带高压气压可知,高温干旱,出现了伏旱天气。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季节,高温天气加剧了旱情,是农业减产。乙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沙漠地表,增温较快;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小题1】关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及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月,西风带影响
B.5月,副热带高压控制
C.6月,锋面控制
D.8月,夏季风最强盛
【小题2】关于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场需求变化
B.水源不足
C.土壤贫瘠
D.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
【小题2】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说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引起的。
考点:长江流域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城乡规划》高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