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通常将下半年地面最低温度≤0℃的第一天定为初霜冻日期。右图是“我国初霜冻日期为9月30日的多年等值线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1.影响甲处方框内等值线走向的因素是2.乙地2001—2008年初霜冻日期较1971—1980年3.图示显示初霜冻日期的变化会导致乙地
A.地形
B.气候
C.纬度
D.河流
E.提前,可能为10月5日
F.推迟,可能为10月5日
G.提前,可能为9月10日
H.推迟,可能为9月10日
I.农业耕作制度的变化
G.凌汛加剧
农作物产量的变化
农作物生长期变短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1.甲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南北气温差异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9月30日的多年等值线2001—2008年初霜冻日期较1971—1980年向北推移,乙地1971—1980年早于9月30日初霜冻,2001—2008年迟于9月30日初霜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初霜冻日期的推迟,可以反映气候变暖,霜冻出现的日期推迟,可能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②____,③____,④____,⑥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表示)。
(4)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⑥鞍部?2
(2)11? 4.6?2
(3)1:100000? 1
(4)? AC?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2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②处几条等高线重合,判断为陡崖;③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④处等高线“凸低为高”,判断为山脊;⑥处为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2)图示⑤⑦的海拔高度分别为568M、557M,故可计算相当高度。利用图示的比例尺,图示1cm表示实际距离2KM,判断图示2.3cm,表示实际距离4.6KM。(3)比例尺放大2倍,即1:200000*2为1:100000。(4)调水线路应从高处调水,则可自流引水。(6)图示②处为陡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小题1:A、B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
C.A、B都是高气压
D.A、B都是低气压
小题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压中心。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故选A项。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向右偏的原则,画出C处的风向,为西北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每年5月6日至21日前后为立夏节气,此时江南进入雨季。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立夏节气平均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罔_Ll甲、乙两地气温分别可能为
A.19℃.21℃
B.21℃.19℃
C.19℃、22℃
D.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