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图中1月-20℃等温线在A城以东的部分明显?,(2分)其主要受?影响因素(2分)。
(2)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
?
?
(3)分析图中B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
?
?
参考答案:(14分)
(1)向南(或向低纬方向)凸出,(2分)?山地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分)
(2)有广阔的平原、肥沃的黑土;(2分) 人均耕地面积大;(2分)?机械化程度高。(2分)
(3)B河流(松花江)的流量较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明显的夏汛;冬季结冰,结冰期较长;含沙量较小。(每点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征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平原,等温线向南凸出,即向较低纬度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偏低,根据地形分布,判断与山地有关。
第(2)题,松嫩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有其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人口密度方面分析。
第(3)题,图中B河流为松花江,其水文特征,可从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区域根据经纬度和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定位,有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的东北平原,A城市为哈尔滨,B河流为松花江。另外,考生要掌握如何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有可能是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图8、图9和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 概括M市气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6分)
(2) M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发现,图8中3、4处土层厚,1、2处土层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3)描述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8分)
(4)请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对M市化工产业区位选择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1) 月平均气温高低与月平均气压值大致上成反比(2分),气压值的高低与月平均降水量大致上成反比(2分),月平均气温高低与月平均降水量大致上成正比(2分)?(2)1、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4分,因果各2分);3、4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较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4分,因果各2分)? (3) 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2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2分),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4) 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2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2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大气污染较重。(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拥有国道里程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且交通运输方式长期以来一直以公路运输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 ]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2题。

1、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2、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
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