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吉达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
【小题2】读图可知,图中叙利亚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根据图中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地中海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3分)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3分)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4分)
(4)乙图所示锋面如果在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那么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是______(台风、暴雨或寒潮),简述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冬季 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4)寒潮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损坏通信和输电线路;阻碍交通运输等。
本题解析:
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对季节进行判断。
结合此时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A天气系统为存在于西北太平洋的“副高”,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此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
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其控制下可能出现寒潮,将对农业、建筑、交通和通讯等产生影响。
考点: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图和活动区域。据此回答题。
小题1:导致沿途①和④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洋流
小题2:当①地吹西北风时,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终年湿润
D.寒冷少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地和④地纬度大致相同,①地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所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故选B。
小题2:当①地吹西北风时,是北半球的冬季,那么④地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故选B。
点评: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及地中海气候特征,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据图判断气候类型,识记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小题1】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影响的结果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2】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所学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可知,暖锋、气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都是以阴雨天气为主,冷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最大特征是降温、冷,而“秋高气爽”是指的天气晴朗,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多出现在每年的秋季的北方地区。
【小题2】本题一改传统的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的习惯思维,考查温室效应对局部地区带来的好处。全球变暖后,高纬度地区因为气温升高,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因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上升气流强,降水多。此题难度较大,此题将自然、人文巧妙融合,跨度大但了然无痕,解答此题关键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和应用。
2.图中四地,③地气温最高,热岛效应最显著,重化工业区排放的废热多,与之相符。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内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