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省区不同历史时期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甲时期对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的自然资源是2.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
E.区域内部差异更加明显
F.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
G.制造业完成了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H.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1.结合甲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判断:甲时期为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故对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土地资源。
2.乙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迅速上升,判断为工业化阶段。故A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下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E.干旱
F.洪涝
G.台风
H.冻害
I.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G.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降水少,地形平坦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1. A
2. D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大致判断该地位于我国非季风区西北内陆、阿拉善高原,甲地因地制宜种植枣树,区域环境应该是干旱,所以种植枣树因耐旱。
2.结合上题分析,既然枣树耐旱,考虑到海拔在2000—3000米,应该是冬半年寒潮影响势力范围,就应该考虑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冻害。(内陆台风影响不到,降水较少,洪涝可能小),故选D项。
3.考查区域特点,考虑到甲地小枣品质优良:含糖量高,主要是光照强和气温日较差大,利用积累糖分而品质优良。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为2012年海南省高考真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能进行区域准确定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农业生产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主要承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周转和联系的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周转和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就要机动灵活,符合的是公路运输。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
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5.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E.气候资源优势
F.动物资源优势
G.劳动力资源优势
H.土地资源优势
I.①②
G.②③
①③
②④
①②③④
③④⑤⑥
⑤⑥⑦⑧
②⑦⑧
水分条件好
热量条件好
人均耕地面积大
交通发达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4. B
5.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结合图示,两地的纬度高低不同,故导致了其热量的差异和种植制度的差异。
2.甲图中 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3.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该地区位于中温带,而不适宜棉花种植。该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为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地带。
4.乙图表示长三角地区,该地区的自然土壤为红壤,由于长期发展水稻种植业,故其耕作土壤为水稻土,①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错误;耕地类型可分为水田和旱地,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不是旱作农业,⑧错误;长三角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错误。
5.结合上题分析,甲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而乙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纬度较低,光热水条件充足,一年二熟或三熟,故甲地区的粮食单产较乙地低,但由于甲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而乙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故甲地区的商品率较乙地区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综合性较强,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轮廓准确判断我国的区域位置;②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而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③能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判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注意能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美国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澳洲和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消费市场。据此回答问题。1.该厂产品可能是2.该工厂的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3.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集聚”,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汽车零件
B.服装鞋帽
C.建筑陶瓷
D.电子元器件
E.航空港
F.海港
G.高铁枢纽
H.铁路枢纽
I.劳动力因素
G.社会协作因素
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和工业集聚。
1.①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由此可见此产品运输方式为空运,小型轻量的电子产品主要靠飞机运输。
2.结合上题分析,该产品的运输方式为空运,故主要考虑航空港。
3.现代企业的集聚布局主要为了便于相关产业之间的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等。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