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①促进贵州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②拓展广州港的经济腹地 ③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 ![]() ④为珠三角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⑤有利于实施西电东送工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信息的图层。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借地理信息图层的叠加,考查地铁建成运营后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变化,解决此类试题需掌握城市功能区的相关知识,还需仔细分析各图层,并将其相互叠加充分获取信息。图1中有三幅图,第一幅图反映了地块图层甲乙丙丁,与第三幅图拟建地铁站图层叠加可知,甲乙两地块可能成为地铁站,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结合第二幅图地价图层,可知甲处地价为50,而乙处地价仅为10,可见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地价较高的甲处。
小题2:根据图1中一三两个图层的叠加,可知甲乙丙丁中,只有甲乙可能成为地铁站,甲处位于商业中心,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故甲地价上涨空间较小,而乙地目前地价为10,建成地铁站后乙地地价涨幅最高。而丙丁两地不是地铁站,故地价涨幅较小。
小题3:由于地铁主要是运送旅客的,故地铁建成运营后,乙地附近的居民将会增多,故乙地的利用类型最可能是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一般选择在城市边缘、交通干线沿线、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地区,行政用地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民主党派、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办公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是指公园、动植物园、陵园、风景名胜、防护林、水源保护林以及其他公共绿地等用地。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连通我国西南和华南的铁路大通道——贵广铁路2008年10月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开工动员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开工。他强调“贵广铁路的建设对改变西南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修建些铁路也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小题1:导致图中一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分)
小题2:贵广铁路原来设计了图中的①②③三条路线,通过对投资成本、行车时间,经济情况比较,最后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请结合你所学知识,确定哪条线路最佳,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地形(2分)
小题2:②?建设线路短,行车时间少,运营成本低, 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效应(8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1月等温线在云贵高原处向北倾斜,导致图中一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题2:贵广铁路应选择②。图中②建设线路短,行车时间少,运营成本低,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到2012年底赣州城镇化率为39.34%,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至5个。2013年5月下旬,《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向社会公示。预计到2030年,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
读《赣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中国新“圈子”运动刺激经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规划》在中心城市空间区建设中,将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
指出“拓展轴”依托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说明原因。(6 分)
(2)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产业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规划》区域开发将实现由 “极”到 “轴”,再由“轴”到“面”的时序发展。
《规划》将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其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8 分)
(3)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
《规划》将积极融入“海西城市经济圈”。简析其主要区位依据。(6 分)
参考答案:
(1)因素:交通干线。(2分)
原因:①、便捷的交通网线是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的先决条件。(2分)②、有效地降低城市运营成本,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2分) ③、城市是区域内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密集的要素流动。
(2)依据:可总体上降低城市都市区经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2分)
①、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2分)②、促进中心城市产业聚集,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2 分)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2分)
问题:①、减轻环境污染。(2分)②、防止交通拥挤。(2分)
(3)依据:①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2分)②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2分)③共为客家文化区;或全国范围内协调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形成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因此实现规划的主要依托是交通。
交通运输的主要作用:要成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需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实现都市服务区需要实现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便利的流动,这些都依赖于便利的交通运输。
(2)任何经济的发展方式都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下的结果。从经济发展来说任何发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为集中发展,集中可以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可以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集聚可以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集聚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但聚集也会带来争水、争地、争劳力、基础高施压力大、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海西城市经济圈”是台湾海峡西面的城市经济圈,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海西城市经济圈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较少,有产业转移需求。赣州城市经济圈为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源丰富,可以接纳海西经济圈的产业转移。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两地区共为客家文化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容易融合。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主要农业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