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例①、②、③、④表示不同沉积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示为冲积扇地貌,在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粗沙石块先沉积,颗粒小的粉沙泥土后沉积,所以结合图例可知,由粗到细的排序是①、②、③、④,A对。
【小题2】图中地下水位下降,最可能是原因是绿州地区过度取水,B对。绿洲分布区是干旱区,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A错。蒸发主要影响地表水,C错。该地林木分布少,以荒漠植被为主,D错。
考点:地貌形成过程,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28分)
⑴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参考答案:
(1)西高东低(2分),水土流失(2分),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4分,答对任意2点给4分)
(2)冲积扇(2分)。 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4分,答对任意2点给4分)
(3)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分);位于出山口,地形平坦(2分);洪积扇地形区,土壤肥沃(2分)。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2分);
(4)流量变小(2分),
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从收支两方面来作答,每点给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说明地势西高东低;R河流为黄河,M点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南省的旧孟津,图中M点以上河段为中游,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为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地形崎岖,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地面裸露,所以该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2)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可以判断甲区的貌类型为冲积扇。河流从山上流到山口位置,上游山区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而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区,坡降骤减,流速迅速减慢,水流搬运能力大大减弱,流水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
(3)甲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山麓的斜铺平原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位于出山口的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
(4)由于黄河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很少有少支流汇入,几乎没有地下水补给,,而且沿途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河水下渗、和生产生活大量引水使流量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下题。
2013年五次地震的相关数据资料
| 序号 | 日期 | 震中位置 | 所属区域 | 震级 | 震源深度(千米) |
| ① | 9月24日 | 27°N,65.5°E | 巴基斯坦 | 7.8 | 40 |
| ② | 5月24日 | 23°S,177.1°W | 汤加以南海域 | 7.6 | 15 |
| ③ | 4月19日 | 46.2°N,150.9°E | 千岛群岛 | 7 | 100 |
| ④ | 4月6日 | 3.5°S,138.5°E | 印度尼西亚 | 7 | 70 |
| ⑤ | 1月5日 | 55.3°N,134.7°W |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 7.8 | 10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①巴基斯坦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不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A错;软流层在地壳下面的地幔上部,深度在60-250km之间,②震源深度15km在岩石圈内,B错;②汤加以南海域在南太平洋偏西,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正确;烈度除了与震级、震中距有关以外,还与震源深度,当地的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因素有关,①⑤虽震级相同,震中距相同的地点烈度不一定相同,D错。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世界分区地理》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