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①地处在背风岸 B.③地先为迎风岸后为背风岸,迎风岸时风力更强 C.④地处在迎风岸 D.②③两地互为背风岸和迎风岸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次天气过程太湖水位最大值约为4.8米,太湖水位最小值约为2.40米,所以其水位差最大值约为2.4米,2.45m最接近。
【小题2】读图可知,①地处水位高,应该位于迎风岸,A不正确;③地先为迎风岸后为背风岸,但最高值高于平均潮位的幅度较小,所以迎风岸时风力较弱,B不正确;④地处水位最低,所以其位于背风岸,C不正确;②③两地水位此长彼消,所以互为背风岸和迎风岸,D正确。
【小题3】在台风不同位置,其风向不同,而且变化规律性较强;而图中湖泊水位变化较大,风向变化也较大,故而推断引这次大风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台风;冷锋和暖锋,风向变化规律性较差;副热带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较小或者无风;故A正确。
考点:湖泊水位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6年7-8月份重庆及四川东部地区持续干旱,最高气温达到42℃,其原因主要是受以下天气系统的控制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冷、暖锋面与天气
?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
符号
?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气旋过境时盛行上升气流,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8分)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略图 (下图)
材料二:海南岛气候资料图(下图):海南岛气温降水直方图(甲)、海南岛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乙)、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
材料三:海南省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台湾的3倍以上,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仅是台湾省的2.59%。由于长期农业投入不足,海南省的农村电力、农田水利、村庄交通和农业机械设备等总体而言仍不够完善,如全省可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仅为台湾的1/2左右,农业机械设备水平不及台湾省的2%等。海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7.6%,而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海南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农民科技人员11人,还不足台湾的1/4。海南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了1/3。
(1)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岛的 部沿海最适合晒盐。(4分)
(2)影响海南岛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4分)
(3)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 市,避寒胜地则应选 市。(4分)
(4)根据海南岛的气候和地形的特征,解释“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6分)
(5)根据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海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分)
参考答案:
(1)中部高,四周低 西(西南)(每空2分,共4分)
(2)纬度 地形 (每空2分,共4分)
(3)五指山 三亚(每空2分,共4分)
(4)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流速快,地表水不易积聚。(任3点,共6分)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气候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热带农业,冬季瓜果、蔬菜和花卉,观光农业);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发挥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任5点,共10分)
本题解析:(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地势特点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盐场一般要求布局在纬度较低、地形平缓、晴天多的地方,有利于晒盐,该岛的西(西南)部沿海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地形平缓,最适合晒盐。
(2)根据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可以看出:1月气温基本呈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气温呈中低周高的趋势,说明此时气温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
(3)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故地势高,气温低,因此,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地势高的五指山市,冬季,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故避寒胜地应选纬度低的三亚市。
(4)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流速快,地表水不易积聚,故“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
(5)要想实现海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地理位置、气候、政策、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加以分析。故我们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气候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热带农业,冬季瓜果、蔬菜和花卉,观光农业);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发挥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大气受热过程、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美河流大坝建成前后水域的变化图(方格中1表示山地,2表示水域,前后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大坝建成前后的境况),关于大坝的位置和建坝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大坝的位置应在Bf Be区流水侵蚀加剧
B.大坝的位置应在Bf Be区泥沙沉积加剧
C.大坝的位置应在Bd Be区流水侵蚀加剧
D.大坝的位置应在Bd Be区泥沙沉积加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材料,1表示山地,2表示水域,前后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大坝建成前后的境况。所以大坝的位置应设置在建坝前后都是水域,且最窄的区域,建坝后,大坝上游蓄水面积要增加,对应图中的字母是Bf。Be区位于大坝以上区域,库区内泥沙沉积加剧,B对。
考点:大坝选址的条件,库区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