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3:17:51 【

1、综合题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伊利在上海建加工基地,主要出于什么目的?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C地区尤为突出。简析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3)2010年11月27日19时12分,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的——“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的能源开发利用有何益处?
(4)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地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对移出区的有利之处。


参考答案:(1)接近原料产地。 降低运输成本,接近消费市场。
(2)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超载严重;②过度开垦,造成大范围植被破坏。
(3)①缓解我省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②缓解电煤的交通运输压力;?③优化能源结构,利于保护环境。
(4)①使南部人口容量趋于合理,利于留下的人口脱贫致富;②利于恢复南部自然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该地区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故发展乳制品生产,属于接近原料产地。而上海为乳畜业的主要消费市场,且远距离运输,还需要依赖便利的交通条件。(2)图示C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故植被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过度方面和过度开垦。(3)注意对山东省的影响,即为输入地的影响,可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输入地区的影响,从能源、经济、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4)该移民方式应属于生态移民,可借鉴课本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和缓解人地矛盾、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材料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概况,调用课本关于西气东输、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即可,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
A.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D.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图3—12),回答问题。(9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 000 km,历时1 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1)2008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日,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单项选择)(3分)
A.曼谷一马斯喀特一伦敦一堪培拉? B.堪培拉一曼谷一马斯喀特一伦敦?
C.马斯喀特一曼谷一伦敦一堪培拉? D.曼谷一马斯喀特一堪培拉一伦敦
(2)2008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单项选择)(3分)
A.达累斯萨拉姆一吉隆坡一首尔一平壤? B.圣彼得堡一伊斯兰堡一孟买一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曼谷一长野一伦敦? D.胡志明市一旧金山一阿拉木图一巴黎
(3)当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转播,图3—12所列城市中,居住在?的华侨正沐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钟声敲响。(3分)


参考答案:(1)D? (2)B? (3)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


本题解析:该题组以奥运火炬传递为载体,把六大洲有机地贯穿在一起。需要认真读图,从图中挖掘有用信息,利用图中信息并根据题干中所给时间组织答案。4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可根据其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差求得。5月3日,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
点评:以图为载体,以重大影响事件为线索来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对基础知识加以归纳综合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热点。学生应注意从图中挖掘有用信息,联系实际问题来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小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前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00年以来
主要产业
制鞋、家具制造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小题1: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制鞋、家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属于高科技产业。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一方面是利用祖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廉价的土地,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因此随着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7分)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候特征的内容包含气温和降水,由气温降水柱状图可知,我国新疆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全年降水少;而新疆深居内陆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
(2)本题考查城镇发展的区位条件。首先城镇的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涉及地形、气候、水源等,而城镇的发展一般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新疆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M 地也不例外),由图可知 M 位于山前冲积扇,故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这以转变首先是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
(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选址,可借助工业区位选址来作答,只需稍加转换即可。可从地理位置、农业、交通、国家政策和旅游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重点考查气候、城镇化、交通和经济特区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类认识的宇..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