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岩层有缺失,说明受外力作用,①对。岩层发生弯曲,判断有地壳运动,②对。图中有岩浆岩,说明有岩浆活动,③对。有变质岩存在,说明有变质作用,④对。所以C对。
【小题2】根据岩层的形成特征,沉积岩下面的岩层沉积的早,先形成,顺序是G、B、F。与其它岩层之间关系,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所以A形成后形成的E岩层,最后形成的是D岩层。顺序是G、B、A、E、D,选项C对。
【小题3】在③处是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A错。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在①地下面是背斜构造,向下打井开采可能有石油,B对。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构造处,F层是向斜构造,不适合,C错。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根据图中沙丘方向,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错。
考点:地质构造及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研究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小题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不是箭头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①表示岩浆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②生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③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只有②属于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A项正确。
小题2: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③。
小题3:②表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故不包括岩浆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认真读图,抓住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地质作用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砾岩、砂岩、页岩的划分是按
A.沉积时的时代顺序
B.埋藏深浅不同
C.沉积时的环境差异
D.沉积岩的颗粒大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砾岩、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状构造;三者的区别在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垂直向下打井,最可能出水的是______。
(3)简述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
(2)乙
(3)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
本题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丙处岩层断裂,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上下位移,属于断层。第(2)题向斜处是储水构造,所以在乙处垂直向下打井,最可能出水。第(3)题甲处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地质构造的应用及构造地貌的成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地下水的储藏位置,理解背斜成谷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图1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2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