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我国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西藏,黄土高原,西南地区。所以主要分布在山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图中有关甲、乙、丙三个区域,甲区域位于西藏,地势高,人口稀少,人口密度低,所以贫困人口总数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长江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
A.自源头至宜宾一段
B.自宜宾至三峡一段
C.自宜昌至湖口一段
D.湖口以上河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长江自源头至宜宾,长约3500千米,落差达6000多米,几乎占长江总落差的90%。长江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一段。许多峡谷都有修建大型水电站的良好坝址。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问题。1.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E.全球变暖
F.臭氧空洞
G.土地生产力丧失
H.砍伐树木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自然原因,故④错误;而荒漠化严重主要动力是风蚀,故③错误。
2.荒漠化是由于一切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故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小题2: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牌不利地位
③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④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⑤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小题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小题1:按照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①为劳动密集型工业,②为重化工业,因此B正确。
小题2:I类国家工业化发展早,率先发展完成产业升级,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Ⅱ、Ⅲ类同家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受制于前者,处于不利地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不仅取决于I类国家,还取决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政策。
小题3::重化工业消耗的资源多,污染大,过度引进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往往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制造业大周向创造性大国转变,回忆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