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和图丙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判断布里斯班的气候类型,并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4分)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分);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1分):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1分)
(2)甲处比乙处流量小(1分),流速慢(1分)(或乙处比甲处流量大,流速快)。原因:乙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量大(1分);乙处单位距离落差大,流速快。(1分)
(3)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1分);东南部人口密集(1分);工业发达(1分);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1分);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1分)
本题解析:
(1)雨热同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而由于大陆较小,所以不典型。洪涝的产生与降水较大且集中,排水不畅有关。
(2)区别位于大分水岭两侧和地形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3)东北部沿海有大量珊瑚礁,不利于发展航运;东南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等原因使东南部航运发达。
考点:气候、自然灾害、水文特征、航运发达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通常月降水量达100毫米即视为进入雨季。读“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图”,回答问题。
1.下列地区最晚进入雨季的是2.图中M处降水较少的原因是3.下列地区雨季最长的是
A.华南
B.江南
C.黄河中下游
D.辽河中下游
E.M地处冷锋之前
F.M地受气旋控制
G.M地受高压脊控制
H.M地处暖锋之前
I.海河流域
G.辽河流域
江南地区
华南地区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降水分布。第28题,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夏季风自南向北推进,故越是北方地区,进入雨季时间最晚。
2.M表示7、8月长江流域的伏旱,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
3.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南方地区雨带来得早,退得晚,则雨季长,而北方地区雨带来得晚,退得早,则雨季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分布在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 佛山某学校“地球小博士”的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季风分布图

材料二:“地球小博士”的模拟探究区域和探险路线

(1)材料一是____(1或7)月份季风分布图;若甲地是某气压中心,此时应是____(高或低)压中心 。(4分)
(2)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小博士”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6分)
地点
| 现 象
| 分 析
|
①和②
| 风向不同
| 主要成因是
|
③和④
| 地方时不同
| 大约差 小时(据图估计,四舍五入取整数)
|
⑤和⑥
| 自然带不同
|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
|
参考答案:
(1)7(2分); 低(2分)
(2)夏季高温多雨(2分); 冬季寒冷干燥(2分) (气温、降水全对才能得分)
(3)海陆相对位置不同(或大气环流不同”) (2分); 2(2分);
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的图可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故甲为低压中心。
(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导致其风向不同;①④两地所在的经度位置不同,导致两地地方时不同,大致相差2个小时;⑤⑥两地纬度位置不同,热量不同,导致了自然植被的差异,该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及自然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⑤处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和地下水均很丰富
B.河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东部山地的冰雪融水
C.地下水盐度高,但可作牲畜饮水
D.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当地降水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