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9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问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2.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是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2.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⑤
F.⑥
G.⑦
H.⑧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松花江位于我国的东北,珠江位于我国的南方,造成水文特征不同的原因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2.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受到气候⑤、水文⑥、土壤⑧的影响,不能表示的是⑦。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断层上升作用---渭河平原
B.风力侵蚀作用---黄土地貌
C.流水侵蚀作用---长江三峡
D.风力沉积作用---山簏冲积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渭河平原是由于断层一侧下沉岩块形成的低地,黄土地貌是指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山簏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3.甲处岩层不连续的原因: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3.甲处岩层不连续的原因: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E.页岩
F.板岩
G.石灰岩
H.花岗岩
I.风力作用
G.风化
冰川侵蚀
侵蚀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1.由题中景观图和岩层剖面图判断,甲、乙两处地处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形,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故选D。
2.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可推断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岩石为石灰岩。故选C。?
3.甲为背斜成山,两侧岩石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图中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似
1.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图中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似
A.海水及海浪的侵蚀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
D.人类的活动
E.地壳的水平运动   
F.人类的围海造田
G.气候变迁,河水减少   
H.沙漠侵吞水面缩小
I.新疆的绿洲农业     
G.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D是尼罗河,该地区河口附近著名的古迹是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强,造成古迹严重缺损。
2.B处是红海,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目前仍在不断扩张中;C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3.A地为尼罗河沿岸谷地,只有靠河水的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称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我国的新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在河流两岸或有冰川融水的山麓地带才能发展农业,属于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多,与A地不同。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只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适宜,才能发展农业,发展的农业也不同。
考点:主要考查了尼罗河、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和尼罗河沿岸的农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尼罗河沿岸区域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尼罗河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和尼罗河沿岸的农业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与图中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意义相同的箭头是2.图中箭头中反映页岩变成板岩的地质作用是
1.与图中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意义相同的箭头是2.图中箭头中反映页岩变成板岩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①
C.⑤
D.⑥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1.④表示变质岩的生产,故与①具有相同意义。
2.页岩属于沉积岩,板岩属于变质岩。故选④表示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