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灾害是
A.春旱、干热风
B.寒潮、风暴潮
C.沙尘暴、盐碱化
D.伏旱、梅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旬中7月中旬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10-11题1.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E.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F.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G.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H.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
1.南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A项地震发生的频率不会因人类而发生变化;错误。B项地震是对人类造成危害程度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错误。C项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发展中国家;错误。D项建设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害影响。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暴雨过后易产生(?)
A.区域水土保持
B.区域内洪涝灾害
C.水资源过剩导致的区域间的调配
D.土壤盐渍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暴雨过后,容易形成地表积水而形成洪涝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强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l)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冷锋
B.暖锋
C.夏威夷高压
D.亚洲低压
E.①②③
F.②①③
G.③②①
H.②③①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沙尘天气出现的条件;一是有风力较强的风,二是在上风向有较为充足的沙源,三是气候干燥。4月份正值华北地区的春旱时期,其西北部地区沙化严重,有充足的沙源,且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还较强,风力较大,使我国华北地区每个春季沙尘危害比较严重,由此可见此题中的沙尘是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下形成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强劲西北风所造成的,即冷锋。
2.沙尘天气对各地的影响随距沙源地的距离不同而造成一定的差异。离沙源地近,沙尘天气开始早且强度大,离沙源地远,沙尘天气开始晚,且强度小,由图可知城市②出现沙尘天气的时间早,强度大,其次为城市①,城市③出现最晚且强度最小。故排列顺序为②①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甲处多水灾的原因是
[? ]
A.位于印度河三角洲上,排水不畅
B.位于河流人海口处,地势低洼
C.潮水堆高,漫过甲区域
D.区域内河流多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