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C.政治制度变革
D.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工业历史悠久,是芬兰的支柱产业,下图为芬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工业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芬兰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2.影响芬兰森林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带落叶林
B.山地灌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E.森林资源
F.交通运输
G.地形地势
H.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50°N--70°N的大陆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芬兰位于60°N--70°N之间,欧洲大陆的内部,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C正确。
考点: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原料、燃料、土地租金、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等等。从图中可以看出芬兰的森林工业的分布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和地形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不选A和C。森林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铁路线上,再加上木材本身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而海运和铁路运输运费低,所以B正确。森林工业不属于高科技工业,所以D错。
考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的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1.该产业部门属于2.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3.有关①②③④地区的国家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E.②③④地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F.①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G.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H.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I.①地区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G.②地区的国家侧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③地区的国家成为①②地区的国家研制产品的加工装配地
④地区的国家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图上箭头表示的转移方向是从日本向“四小龙”、东南亚,再向中国,应是劳动密集型。从①→②→③→④应该是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④是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判断题:
1.该城镇可能位于2.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工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A.我国东南沿海
B.印度半岛境内
C.地中海沿岸
D.西欧平原上
E.西北
F.东南
G.西南
H.东北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城镇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考点:主要考查了盛行风向和工业区的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由风向判断所处的地区及工业区的布局。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回答以下问题1.用“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主要是通过改变以下哪个因素2.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E.交通运输不方便
F.价格因素
G.消费者习惯变化
H.气候变化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1.温室大棚利用温室的保温效应,改善了温室内的热量条件。
2.市场是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决定性因素,故价格因素是北方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